為什么厭學拒學的青少年越來越多
在心理咨詢門診中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近年來厭學拒學的青少年特別多,三年疫情期間孩子在家上網(wǎng)課,原有的學習生活規(guī)律被打亂,加之孩子的自控力和自律性都不夠強,散漫、懈怠之心自然滋生,與學習的緊張和壓力相比,刷手機打游戲的輕松愉悅的體驗輕易就會俘獲青春期孩子心身,使之無法自拔。
拋開疫情的影響,通過臨床心理咨詢觀察,一般來看,孩子拒學、厭學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,當然這些因素有時可能同時存在,有時可能先后出現(xiàn),有的起主要作用,有的是作為強化因素,有的只是誘因,并且對每個孩子的影響程度、沖擊力等可能都是不同的,還要結合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。
首先,學校環(huán)境給孩子造成的不良感受。青春期的孩子,權威的力量、榜樣的引領作用在其成長道路上舉足輕重,特別是孩子敬重、崇拜的老師,其言談舉止、特別是對孩子的評價,都會直接影響其情緒體驗,老師不經(jīng)意的誤會、諷刺、蔑視、羞辱等等都會嚴重傷害孩的自尊,本來青春期的孩子就有一顆玻璃心,敏感、易碎,對事物評價非黑即白,即使是在別人眼里的小事件也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長久的傷害。老師一句看似無心之語足以讓孩子拒絕走進學校。
學校環(huán)境中還有來自同學的影響,比如學校霸凌、同學關系冷漠。青春期的孩子同伴關系很重要,融入團體、與同伴關系和諧穩(wěn)定,更多情況下獲得同伴的理解、支持和認可,有益于他們身份、角色的確定。遭受同學打罵、欺辱、嘲笑,不被接納,無法融入同伴群體中,孩子感受不到周圍的溫情、支持和認同,孩子的情感體驗是疏遠、隔離和被排斥,這種情況下,孩子就會回避、遠離同伴,內(nèi)心難以確定自己的價值感。
其次,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,經(jīng)過努力看不到明顯成效。當孩子感覺到自己學習效率較以前有所下降,特別是考試成績沒達到預期目標,短期內(nèi)孩子可能會采取以往自己比較熟悉的方法,比如增加學習時長、集中突擊、請老師輔導等,當這些方法不能立竿見影時,孩子就有可能出現(xiàn)躺平、擺爛心理,反正我再努力也沒辦法考出好成績了,干脆放棄了,不學了……
第三,家庭關系不穩(wěn)定,父母婚姻出現(xiàn)問題。夫妻關系不和諧,出現(xiàn)矛盾糾葛,經(jīng)常吵鬧打架,家庭氣氛緊張,即便有些父母有意識地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,但家庭關系張力的存在、家庭關系不穩(wěn)定的氣息,孩子常常能敏感地捕捉得到,孩子的內(nèi)心就會不平靜、不安寧,他又怎能安心地、放心地去學校,他要做的就是待在家里看著父母,犧牲他自己守住他完整的家。
第四,因年齡小心身發(fā)育尚不成熟,視野不夠開闊,對未來感到迷茫。青春期的孩子人生經(jīng)驗、社會閱歷不足,對事物認識比較片面,常常從某些與自己情況類似的人的狀態(tài)延伸開去看自己一生的軌跡,好像當下自己的樣子已經(jīng)決定了將來自己的輪廓,但那又好像不是自己想要的未來,其實自己理想的未來到底是什么樣子,他自己也并不清晰。但受這種思維局限,孩子就喪失了學習和生活的內(nèi)在動力,厭學拒學隨之出現(xiàn)。
心理咨詢中對于孩子厭學拒學現(xiàn)象,咨詢師會分析具體原因,針對性進行咨詢。當孩子的內(nèi)在動力不足,目標的引領作用又不足夠強大,躺平、擺爛自然就成了不用選擇的選擇。人的動物屬性決定了人遵循快樂原則的本能,追求輕松、規(guī)避壓力,放縱自我,似乎是一種生活的自然。某些時候或某些境遇下,人似乎更愿意沉溺于不動腦筋不思考,不動身體不行動的懶散狀態(tài),時間一長,既定目標逐漸失去吸引力,也失去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,此時前進的內(nèi)在主動性的強度不足以抵抗無為、快樂的躺平生活,打游戲、刷抖音等等的魔力就在于此,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。
轉機是當事人偶爾會不滿意自己的這種狀態(tài),既沉迷于這樣的輕松自在,又不甘心無所事事,正是這種內(nèi)在的沖突,咨詢師敏感地捕捉到孩子改變的可能。循序漸進恢復規(guī)律有序的作息習慣,嘗試完成相對簡單有把握的學習或工作任務,體驗成就感和掌控力,或許是啟動內(nèi)在動力,激發(fā)個人主動性可以嘗試的方法之一。
蒲金玉
- 上一篇:父母如何傾聽理解孩子的情緒
- 下一篇:不想上學的高二女生